一、桩基法
桩基法是一种通过在土层中打桩来增加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和地质不稳定的区域。根据工程需要,可以选择预制桩或灌注桩。预制桩是在工厂预先制作好的桩,而灌注桩则是现场浇筑的桩。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桩被插入土层中,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二、注浆法
注浆法是一种将水泥、石灰等材料注入土层中的方法。这些材料会填充土壤空隙,进一步增加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施工前,需要对土层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以确保注浆材料能够与土层进行有效结合。
三、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利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和土壤进行搅拌混合,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土桩。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适用于软土地基加固,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深层搅拌法对于处理大规模的软土地基问题非常有效。
四、预压法
预压法则是通过在土层表面施加一定压力,使土层密实,从而减少沉降和变形。预压法可以采用堆载或真空预压等方法。堆载预压是在土层表面施加重物,而真空预压则是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对土层进行加压。根据工程需要,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加固土层法
加固土层法通过增加土层的厚度或提高土层的强度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加固土层可以采用换填、夯实等方法。换填是将原有土层挖出,填入强度更高的材料;而夯实则是通过振动或冲击等方式使土层密实。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决策。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地基基础加固需要考虑到环境、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加固效果符合工程要求。
地基施工常见问题主要有:塌方、位移、管涌及流砂。
一、塌方(基坑开挖中支护结构失效,边坡局部大面积失稳塌方)
解决办法:
1、挡土桩设计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并用顶部圈梁连成整体;
2、土层锚杆应深入到坚实土层内,并灌浆密实;
3、挡土桩应有足够入土深度,并嵌入到坚实土层内,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基坑开挖前应先采用有效降水方法,将地下水降低到开挖基底0.5米以下;
5、应防止随挖随支护,特别要按设计规定程序施工,不得随意改动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或在支护结构上随意增加支护设计未考虑的大量施工荷载。
二、位移(支护结构向基坑内侧产生位移,从而导致桩后地面沉降和附近房屋裂缝,边坡出现滑移、失去稳定)
解决办法:
1、支护结构挡土桩截面及入土深度应严格计算,防止漏算桩顶地面堆土、行驶机械、运输车辆、堆放材料等附加荷载;
2、灌注桩与阻水旋喷桩间必须严密结合,使之形成封闭止水幕,阻止桩后土壤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大量流入基坑;
3、基坑开挖前应将整个支护系统包括土层锚杆、桩顶圈梁等施工完成,挡土桩应达到强度,以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和整体刚度,减少变形;
4、锚杆施工必须保证锚杆能深入到可靠锚固层内;
5、施工时,应加强管理,避免在支护结构上大量堆载、停放挖土机械及运输汽车;
6、基坑开挖前应进行降水,以减少桩侧土压力和水流入基坑,使桩产生位移;
7、当经监测出现位移时,应在位移较大部位卸荷和补桩,或在该部位进行水泥压浆加固土层。
三、管涌及流砂(基坑开挖时,基坑底部的土产生流动,随地下水流一起从坑底或四周涌入基坑,引起周围地面沉陷,建筑物裂缝)
解决办法:
1、施工前应加强地质勘察,探明土质情况;
2、挡土桩宜穿透基坑底部粉细砂层;
3、当挡土桩间存在间隙,应在背面设旋喷止水桩挡水,避免出现流水缺口,造成水土流失,涌入基坑;
4、桩嵌入基坑底深度应经计算确定,应使土颗粒的浸水密度大于桩侧上渗动水压力;
5、止水桩设计应使其与挡土桩相切,保持紧密结合,以提高支护刚度和起到帷幕墙的作用;
6、施工中应先采用井点或深井对基坑进行有效降水;
7、大型机械行驶及机械开挖应防止损坏给、排水管道,发现破裂应及时修复。